我書

某一天,開始了

不加價、不減班,如何整頓公車系統?

leave a comment »

本文出處:How to Fund Transit Without Raising Fares or Cutting Service

2004年,艾許(Mark Aesch)剛就任美國「羅切斯特-珍尼西區域運輸局」首長時,當地公車體系狀況很差,赤字高達450萬美元,班次準點比例只有76%,當時官員打算仿效其他城市,以提高票價試圖處理問題,但遭到艾許否決。

他表示,「我認為不可能要求消費者拿更多錢購買不良體驗」。

艾許不僅堅守立場不漲價,更在2008年調降票價,等到他2011年底卸任時,當地公車系統已鹹魚翻身、轉虧為盈,公車行駛里程數降低、乘客數提高,準點率更高達91%,運輸局累計盈餘達3550萬美元,稅金占經費比例更減少超過三分之一。

此後艾許成立名為TransPro的顧問公司,並出版《推動卓越》(Driving Excellence)一書,鼓勵交通體系官員將「私部門心態」帶入大眾運輸系統,目前成效不錯,去年艾許甚至協助底特律穩定公車系統狀態,若這套方法在底特律也行得通,就應該能在全美通用。

艾許表示,「我覺得這套模式幾乎在任何地點都可行,改善顧客體驗品質,創造出個別員工以組織成功為榮的氛圍,這些關鍵在任何地方都相同」。

今日大眾常預期,如果經費下滑,交通單位就會刪減服務或提高票價,不過艾許主張,若想增加乘客及營收,最佳方式肯定是改善乘車感受。

在羅切斯特地區,艾許與同僚著重於公車時常誤點的問題,他們運用資料分析各條路線後,發現多數問題在於提早到站的公車,最後終於找到關鍵,由於駕駛的休息時間均集中於終點站,故駕駛都急著想抵達終點,讓休息時間延長。

整個系統開始進步後,艾許創造出誘因,讓情況持續朝著正確方向邁進,他設立所謂的「股價」,並與行政人員薪酬相連,只要表現改進,薪資會同步提高,後來連駕駛都意識到這套制度的優點,工會也投票決定讓薪水與系統表現連動,據艾許所言,這些變革在他上任之初都看似「無法想像」。

他最成功之處在於爭取社區認同,改善公車服務後,艾許派出宣傳小組,前進大學校園、購物中心、公寓區等,懇請民眾支持增加經費,維護每天載運許多學生、消費者及居民的公車系統,他有時會提到,一如房地產業者可能會藉由代付水費吸引房客租屋,大眾運輸系統也該提出誘因。

艾許指出,「若大眾運輸模式只是要求納稅人或乘客掏出更多錢,只會加速減班與品質下滑,必須找到新的商業夥伴,用稅金以外的經費支撐大眾運輸系統」。

許多人會擔心,若以民間單位策略經營大眾運輸工具,雖然提高效能,卻犧牲服務社會的精神,假設某條路線的收入不高,較具企業心態的官員可能會決定停駛,導致中低收入地區乘客無公車可搭。

對於這些疑慮,艾許訂定一套計算標準,讓乘客數與營收比重相當,只要乘客眾多或營收豐厚,公車路線絕不會停駛,但若既無盈餘、對社區亦非必要,這些路線存在的價值就會降低許多,也是營運單位必須考慮開鍘的對象。

「我們自問一項根本問題,大眾運輸究竟該負責為社區提供服務?還是為納稅人帶來營收?我們認為兩者皆然,故建立一套衡量績效的制度,同時納入雙方,再計算出最終分數」。

去年艾許的構想通過有些人口中的最終試煉,由於底特律在2011年發生連串公車危機事件,邀請艾許介入整頓,儘管只有短短一年時間,艾許改善公車準點率、讓乘客數回穩、避免調漲票價、為營運單位節省3900萬美元,甚至連乘客滿意度也提高四成。

雖然底特律公車服務未來去向仍取決於經營者作為,但艾許認為此事已證明,他的概念無論在大小系統都適用。

「改造羅切斯特運輸營運單位是一回事,但在成功經驗稀少的底特律,要降低成本與提升滿意度,又是一回事」。

Written by Leonard Chien

27 七月, 2013 於 18:56

張貼於Uncategorized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