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城市營運成本較低
本文出處:Smart Growth Cities Are Cheaper To Build And To Run
若城市將許多人集中在單一區域內,理論上可降低基礎建設與服務成本,每單位面積創造的稅收也更多,但究竟會降低多少?又會創造多少收入?
Smart Growth America組織長期主張提高土地利用效能,並加強串連就業機會、商家與學校,該組織發表的新報告指出,前後差距相當可觀。
報告內容收集17個地區研究,比較「智慧成長發展」與「一般郊區發展」的差異,後者的住家、學校與企業分布較廣,也「主要是為開車文化設計」。
結果顯示,智慧成長基礎建設(道路、供水、污水、圖書館等)成本減少38%,例如在20年內,伊利諾州香檳地區智慧成長能節省5200萬美元,相當於42%。
其次,報告中亦分析各項服務的相對成本,包括消防、警政、救護等,平均節省10%,例如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地區內,「智慧成長社區」成本只有一般社區的25%。
第三,這份報告分析稅收所受的影響,結果智慧成長每英畝平均可創造十倍稅收,北卡羅萊納州羅利市研究顯示,高六層樓的住商混合建築在2011年創造110,461美元稅收,而三至四層樓的住宅稅收僅26,098美元,郊區大型購物中心數據則更低。
Smart Growth America指出,在這些地方的總開銷(16億美元)中,開發模式決策影響約三分之一(5.25億美元),故更密集、交通更便捷的城市確實影響深遠。
報告內寫道,「種種證據顯示,改善土地利用與發展策略後,可協助地方政府維護與增進財政償付能力」。
另指出,「每個社區都能利用這項全國數據,判斷是否該採取不同的方式」。
廣告
發表迴響